2021年3月公司成立东营联合石化项目部,为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大型设备吊装与运输服务,涉及250万吨/年PTA和200万吨/年PX以及配套工程。该项目是公司首次进入山东地区民营炼化工程市场,具有试水和探路的示范作用。以高质量执行好项目,带动公司品牌推广,对于巩固和进一步开拓周边市场意义非凡。而对于东营联合石化项目来说PTA装置的四台氧化反应器运输吊装是关键路径,关系到整个项目成败。全体员工自项目开工从方案策划、跟踪到货计划、码头接货卸船、穿越保税区、飞越生产管廊、横跨铁路桥到稳稳降落基座,历时三月有余。展现了起运铁军高超的专业技术、精良的装备实力,过硬的团队执行力,让起运公司的品牌在东营大地广为传播,现予记之
谋划篇
东营港化工园区面积90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连续3年入选中国化工园区十强,园区打通了上下游企业衔接,构建了循环产业体系,实行物料一体化配套,形成了以管廊为媒介,紧密连接域内各企业的庞大网络。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新建装置的核心生产设备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而诸多横亘在运输主干线上的管廊成为巨大障碍。对于业主单位来说大件设备起重运输变得异常困难,相对于起运公司来说则变成了大展身手舞台,带来无限广阔的市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营联合石化项目PTA装置的四台大件设备运输吊装成为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项目部以公司专业实力为底气,以舍我其谁的气势,解放思想,大胆谋划。我们创造性地为业主规划了从港口卸船、横穿保税区、跨越两道生产管廊和一座铁路桥、两处高压线,抵达现场的最优路径。全程仅有7公里,比常规道路缩短11余公里,此外也免除了常规道路上生产管廊数目庞大且要进行长周期跨越等工作。业主单位闻讯后,大加赞赏,遂将全部重要设备打包由我们进行运输。
编制安全经济可行的方案是成功执行项目的保证,东营项目全体员工始终坚持这一理念。码头接货卸船是工作的源头,因此从落实码头技术要求、使用档期开始,对东营港三处码头实地考察,分别为万通码头、鼎岳码头、胜利油建码头,技术人员对三处码头的水深、码头高度,尤其是潮汐变化进行了长时间的实际测量,获取最准确的一手数据信息。再从技术到商务多次进行对比,最终选用了可相互替换备用的鼎岳码头和胜利油建码头作为卸船码头。根据设备尺寸参数,技术人员完成设备滚卸、吊车的卸船及配车运输方案,运输沿途的障碍物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项目对运输路线高压线、保税区围挡、指示牌、红绿灯、测速杆等障碍物进行梳理;对东营港大门北侧计划修建的临时运输路场地进行实测。将梳理的障碍物分别与港区政府供电、交警保税区等相关单位进行排障对接,对排障费用进行测算,积极同当地长期配合运输的排障单位进行排障方案及费用对接,比对自行排障与排障外包费用,通过多轮合同谈判,最终选择排障外包单位。为优化1250吨履带起重机(CC8800)吊装方案,技术人员对场外两个管廊、一个铁路桥的详细尺寸参数现场进行测量,并对场外吊装范围所影响的具体障碍物进行梳理,经过多次现场实际勘察,研究优化方案。
运输吊装任务实施涉及供电公司、保税区、交警大队、危化品运输中心及周边相关联企业。项目与东营港管委会经过多次坦诚和专业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任务执行获其大力支持,由管委会主要领导召集相关单位进行多次协商。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制定了一套最优的跨管廊、跨铁路桥运输吊装综合方案。谋定而后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静待设备到来。
运输篇
9月10日下午,项目员工胸有成竹地注视着载有2台氧化反应器的巨轮缓缓驶入东营港胜利油建码头。船舶靠岸抛锚停稳后,项目员工按照既定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卸船工作。9月11日2PPU+36轴线液压自行车顺利完成设备滚装卸船工作。之后,9月25日在鼎岳码头,采用400吨履带起重机和2PPU+24轴线车圆满完成剩余两台设备的卸船工作。
由于东营综合保税区南北两侧影响设备运输的围挡为东营海关管辖范围,围挡拆除需要由东营港管委会报送申请至东营海关,再到济南海关、国家海关总署。东营保税区自成立以来,还不曾有过如此大规模横穿运输,各方均为首次报送审批,流程复杂且漫长,直至项目编制的方案由海关总署专家审查通过后,才予以审批同意,前后历时20天。海关总署审批自10月1日起限10天内完成运输并恢复围挡。
保税区与第一道管廊仅一墙之隔,运输到位即可跨越管廊,该管廊关系到11家化工企业,25条生产管线,管线内介质有原油、燃料油、石脑油、天然气、蒸汽、汽油、柴油等,是名副其实的化工生产“大动脉”。此时又恰逢国庆假期,更要保证万无一失。1250吨履带起重机(CC8800)早已准备停当,具备跨管廊吊装条件。在东营港管委会、应急管理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密切关注和积极配合下,10月6日,迎来了1250吨履带起重机(CC8800)场外跨管廊首秀,历时四天完成了第一道管廊四台大直径设备跨管廊吊装。之后,项目部紧锣密鼓,紧张有序地安排后续工作,四台设备连续“跨栏”成功。一周时间内完成第二道跨管廊吊装。在跨管廊期间项目部、业主单位、管委会三方联动做好应急预案,消防车、救护车、应急车随时待命。
跨越管廊后还有两处高压线横阻在前进的道路上,前期已同东营港供电公司多次对接高压线顶高作业事宜。由于情况特殊,不得不在顶高作业时对高压线进行断电。为减少对周边企业影响,供电公司仅能最长断电12小时,项目部合理组织,仅用时8小时完成穿越高压线运输工作,为最后的跨铁路桥吊装节约了时间。
在东营港区内有一条蜿蜒至海边的货运铁路,那是供应大唐发电公司的运煤专线,所发电力供应着全港企业和居民用电。运煤专列每日往返穿梭,长长的专列往往是见头不见尾,留给我们的窗口期很短暂。因此,前期与大唐发电公司多次对接列车时刻,安排专人在其火车调度室跟踪落实,在保证铁路顺利运输的前提下,保障跨铁路吊装安全。10月26日,完成逾越最后一道阻隔“铁道桥”的全部准备工作,10月27日-30日历时四天完成铁路桥吊装工作。随后在11月2日,四台设备依次缓缓运入联合石化项目现场,运输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从启动第一道跨管廊到运输就位,原计划45天,实际用时33天,节约了宝贵的12天时间。为1250吨履带起重机(CC8800)能够更早进入PTA装置从事场内设备吊装工作,为项目优化资源利用、二次市场开发等工作争取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吊装篇
技术人员结合项目实际需要,通过选型比较,能够保证场外跨管廊、铁路桥吊装的通用资源为1600吨级以上能级的履带起重机,1600吨级以下能级的履带起重机满足吊装要求的仅有公司自有的1250吨履带起重机(CC8800)。通过方案优化,获得成本领先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在联合石化项目的竞争力。
场外吊装采用重型主臂超起工况,主臂长60米、超起半径25米、吊装半径31米、超起配重640吨、设备净重562吨、吊装重量626吨、吊装额定载荷668吨、吊装负载率93.7%。精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精细的管理,是成功执行项目的保证。
场外吊装极具挑战性,吊装半径远,吊装负载率高,对地基承载力及场地平整度要求高。加之初到东营,当地的公共关系工作基础薄弱,导致各方沟通协调难度大,尤其是当地危化品运输车辆多,需要交警等部门对吊装占用的主干道区域进行硬隔离。
总结篇
东营项目部全体员工不惧困难与挑战,从项目伊始即树立胜者思维,强烈渴望用胜利在东营的地炼市场上开辟一片新天地。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东营项目党支部极大的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为全体党员职工提供坚强的思想和意志后盾。共产党员争先恐后做先锋、当模范。带领全员披荆斩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胸怀强烈的进取心,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原有经验传统的创新和超越。
东营项目首创在东营港化工园区公共区域进行“三跨”作业,通过全体员工团结奋进拼搏,保障了关键里程碑的提前实现,向公众充分展示了公司专业实力,吸引周边企业现场观摩,为公司后续在东营开展吊装运输工程服务开辟了道路,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东营项目部 陈栋 刘磊)